“捞女小传”让马伊琍 回味青春期

作者:
发布时间:2017-07-31 16:53:19

:

 马伊琍最想谈的,是1900年出版的小说《嘉莉妹妹》。这是部“捞女小传”,穷姑娘嘉莉从小城到了芝加哥,成了富有男人的情妇,一点点向上爬。

这本书从1990 年冬天起,一直留在马伊琍身边。13 岁时,她觉得这是跨越身份、抛开一切的单纯的爱。她说,那时候她渴望单纯的爱。

那之后过去了27 年。

这27 年里,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电视剧里,她都越过了生命的曲折变幻。在《我的前半生》刚播出的大结局里,马伊琍扮演的子君,遭遇丈夫背叛后,重建了生活,不再依赖任何人。

27 年后,她说,她知道了嘉莉的爱并不单纯。充满了交换和现实。

是巧合吗?也许,在读那本书那年,马伊琍无意间从这本小说里看到的一切,影响了她此后的选择。

但她还是喜欢那种无视阶层的纯粹的爱,想起嘉莉和那个男人相处的细节,还觉得温暖。

她说:“我是比嘉莉幸运太多。但我并不因此高贵。生活没有对错,只是角度不同。”

摄影:鲍雁洲

马伊琍:青春期时,我是“文艺积极分子”

读这本书那年,我13岁。那是1990年的冬天,上海还没有商品房一词,想要换居住环境,是靠在大街上或电线杆上贴张纸写上要求,互相换房子住的。

我家住在虹口区的石库门里。爸妈是普通工人都忙着上班,家里也没什么藏书,在小学六年级的暑假,我去街道办的图书馆翻遍了所有的童话和神话书。然后我觉得:长大了,要看严肃一点的东西了。

恰好,那是在金庸、古龙、琼瑶、亦舒流行之前,班上同学看外国名著,倒不是被老师逼的,风气如此。上海译文出版社出了一套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,十五本。最流行的当然是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《复活》和《巴黎圣母院》。可这些书名让那个年纪的我困惑,倒是这本《嘉莉妹妹》,封面上的女孩笑容很灿烂,简介说这讲了女孩的一段人生故事。嗯,初一的小朋友应该能看懂吧?

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《嘉莉妹妹》

花五块二买了,我那时一个月零花钱也就5块钱。后来才知道,全班就我买了这本。

之后,我每晚钻进被窝里看书。上海的冬天又潮又冷,但翻开书我就把那些都忘了。故事好像发生在20世纪初,女主角嘉莉是个漂亮姑娘,出身穷苦,来到大城市,先做女工,后来先后做了两个富有的男人的情人,她的人生彻底改变了。

我那时刚青春期,快乐,单纯,喜欢跳舞,是“文艺积极分子”,和很多女孩一样,理想是长大当老师,跟聊得来的男生也只会谈作业。我不懂批判嘉莉——她的第二个爱人是已婚的。相反,我只记得他们的感情真挚动人。

马伊琍存在手机里的旧照片,这是那时的她

作者没以个人眼光去褒贬任何一个角色,所以我可以客观地、纯粹地去看。在我眼中,故事是这样的:男主人公比嘉莉的经济地位、出身高都很多;但他真的爱嘉莉,拼命帮她;最后,嘉莉成了大明星,他却落魄了;还没来得及告别,他就拖着病体离开了嘉莉。

这样的悲剧,却让一个小女孩觉得温暖。我想我看到的都是美好,是可以跨越身份、可以跨越经济基础的、可以抛开一切的单纯的爱。

那个年纪的我渴望单纯的爱。

这些感触,我从没跟父母或者朋友讨论过。我用白色的月历纸把书包好,——那时书的封面都薄薄的,容易磨破,所以要包。在我的脑海里,书的结尾是这样的:嘉莉穿着黑衣去参加爱人的葬礼,但她不能出现在葬礼里面,只能远远地看着,流下一滴眼泪。很伤感、很遗憾,很唯美。

摄影:鲍雁洲

后来,我长大了。再回想《嘉莉妹妹》,我懂她并不单纯。相反,很现实,又批判。嘉莉依靠着男人,改变了自己的生活,一步一步往上走。

可我还是喜欢这本书,虽然我跟她的生活全然不同,然而现实生活都是残酷的。嘉莉依靠男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,但她还是得不到真正的爱情。在那葬礼上,她还是只能远远看着,默默流泪。

我能靠努力,改变自己的生活,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,我是比嘉莉幸运太多。但我并不因此高贵。人来到世上走一程,最后都是殊途同归。生活没有对错,只是角度不同。

有意思的是,我也跟嘉莉一样,成了女演员。我17岁时第一次演电影,也跟嘉莉初登台一样,演得很灾难。稀里糊涂地、飞快地,就结束了。

时间也飞快地过去了。2004年后,我家老房子全拆了。新华书店、图书馆都没了,连路也没有了。上海在变化,钱的价值在变化,书面也变得豪华坚硬,不再需要挂历纸的保护,我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变了。

不过,好像我的感情观还跟刚13岁读《嘉莉妹妹》那会差不多。我还是喜欢可以抛开金钱、地位的纯粹的感情。我还是会想起,那个男人帮助嘉莉的细节,很温暖,好像更像是弥补一种父爱。

不过,现在我知道,那个葬礼混合了我的想象。真正的结尾是,那男人死了,嘉莉却毫不知情。不过,没关系,就让我心目中的结尾保持那样好了,童年的记忆就应该美好的、充满幻想的。

一晃27年了。那本1990年版的《嘉莉妹妹》,我还一直带在身边。现在还放在我们家的小书架上。上海雾霾不重,上面没积什么灰。有时走过,再看一眼。

马伊琍朗读段落

如今,嘉莉已经达到了那看起来仿佛是她人生的目的,或者至少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欲望,有一部分是达到了。她可以看着她的长外套,她的车马,她的陈设和她的银行存款。朋友嘛,有的是,按照世人所说的那个说法——有人会承认她在事业上的成功,对她鞠躬,对她微笑。对这一切,她是一向渴求的。鼓掌声也有,还有宣扬——曾经一度离得老远的而又非有不可的东西,如今是微不足道。还有美——她那种类型的可爱之处——可是啊,她还是那么寂寞。没有别的事的时候,她坐在摇椅里——唱着,梦想着。

在生活里面,总是有理智的一面和情感的一面——进行理性思维的心和激发感情的心。从前者产生了富于行动的人——将军们和政治家们;从后者产生了诗人和梦想者——一切的艺术家。

就像风中的竖琴,感情对幻想的每一下的颤动都作出反应。通过情绪,表达出理想的成功与失败。

人类至今还不理解梦想家,正如同她至今还不理解理想。对她来说,人世间的法律和道德,实在是过于严厉。她总是倾听着“美”的召唤,竭力渴望着“美”在远方闪烁的翅膀,她注视着,追随着,走得双足疲惫。嘉莉正是这样注意着,这样追随着,这样摇晃着,这样歌唱着。

“读那本书那年”是新世相出品的一档声音栏目,每周六更新。他们请演员、音乐人、艺术家、作家,来讲念念不忘的那本书,以及那些年他们遭遇的曲折和温情。第一期嘉宾是马伊琍。

凤凰文化作为文学发布平台,将对每期节目的文稿进行推送。相关音频内容请关注“新世相”微信公众号。

---:

>更多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浙咖资讯 |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社会与法 | 社会万象 | 奇闻轶事 | 娱乐热点 | 明星八卦 | 综艺新闻 | 影视快讯 | 楼市资讯 | 地产要闻 | 地方特色 | 美食营养 | 美食助兴
车界动态 | 新车上市 | 购车指南 | 体坛要闻 | 篮球风云 | 国际足球 | 中国足球 | 理财生活 | 创富故事
关于本站 - 广告服务 - 免责申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
浙咖新闻网 版权所有
粤ICP备11029417号-1